当前位置 : 首页 > 门店赏析

在浙江温州生活是怎样一番体验?

2023-12-25 06:46:45来源:jinnianhui官网登录入口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温州人,生在温州,长在温州,活在温州。可以说一步步看着温州走来。有十分十分多的感慨。从出生到现在在温州活了三十来年,下面我来说说我对温州的看法与体验。

  温州就是典型的浙江地形的写照,7山2水1分田。也就是这样的地形分布,造就了温州这座城市形成了极其极其割据的局面。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望海。市区居中与其他周边县城都被大山或者江河隔绝,这在曾经基础设施不是很发达的温州造成了各县城与县城之间非常的闭塞。县(区)与县之间人员的流动、交流,经济都无法很好流通。

  然而这却非常的致命,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就是从语言上作为第一印象,你一开口你就暴露了。而温州曾经因为闭塞人们都显得非常保守,语言不通你就是当地人眼中的“外地人”,你就成了异类,你就无法融入当地。这样也造就了你在当地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与融入,让你的生验就没有了一种所谓的亲切感。这体验就很糟糕。

  因为温州是一座小市区,大县城的城市。因为GDP及大部分经济都由周边县城提供,而市区几乎只做行政中心与文化中心,在经济上贡献不大。然而,却因为很多资源先天的向市区倾斜,很多的资源都向市区鹿城区流动,形成了非常奇怪的一种局面。

  鹿城区人因为坐阵市区,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温州市区上等人,常常把周边人称为“乡下人”。所以周边人其实也非常反感市区人,周边瑞安、乐清、平阳、龙港的人在外都不说自己是温州人,直接称呼自己是瑞安人、乐清人、平阳人。所以周边的县区对市区的认同感非常低。然后这就在温州形成了一种大家相互看不起的局面。

  不瞒大家说,其实我也是市区人,从小在市政府边长大。我的妈妈60年代人,就是典型的市区女性。小时候她经常在我耳边说周边哪里哪里是乡下,什么什么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而我却常常跟她说她这么说是不对的,大家都是温州人,你不可以有这样说的。她却信誓旦旦的反驳我说周边的人素质都不如我们市区人之类的。那时候我作为小孩也无能为力。

  当然这一现象多存在与老一辈的人身上,随着80/90及00后的成长。这一现象也逐渐的淡薄了许多。现在来市区生活周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都相互包容了,至于你是哪里人现在年轻人也线.关于温州的吃

  说句实话,这些传统小吃在温州已经不再受欢迎,因为他们都是甜的真的不好吃。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赞同我的看法。这些小吃的受众群体都是老一辈的温州人。(我光发这些照片已经干呕好几次,真的想想都腻(温州话读作:豆)的要死。。。。。我是从来不吃这些的。

  说到经济问题,在这方面温州这座城市可真的是名声在外。用现在的话来说温州在经济上曾是一座网红城市。因为不管你去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甚至在国外遇到中国人,你只要提到温州,那可真的是无人不知。说句实话,温州这么有名气在全国那么多地级市中真的是独一无二的。

  我想大家肯定都用到外地去被人问你是哪里人。当每次说到自己是温州人的时候,别人嘴巴里说出来的固有印象排第一个就是温州人有钱!接下来就说你们温州人真厉害,全世界做生意,哪里都有温州人。

  说句实话,每次听到这句话我是即自豪又心虚。温州人勤奋,会做生意这是真。但是现在说温州人有钱。。。这我是持保守态度的。

  这就要回到经济问题上了。温州的产业结构非常的单一,就是最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简单,低端,可代替性强。其实温州的产业巅峰期是处在90年代至08年上下。

  温州的产业大家说得上来的基本都是双屿这块的鞋业(鞋类范围很大,其实温州做的事女鞋),乐清柳市的电器(其实柳市最早是做变压器的,慢慢逐渐的发展开各类电器),瑞安塘下的汽配。其实也就这三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极大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

  比如温州还有瓯海龙湾小五金类的包括做电子锁、门锁、五金拉手、紧固件螺丝(很多人不知道温州其实在外有中国锁都的称号,温州小五金在产业内也是有名的)。

  这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全国经济都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你最先发展,你第一个吃螃蟹。那么靠着这些低端产业你确实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随着国家工业完成升级,逐渐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时候。我们这种以粗放型的经济也就没办法的走向衰落。

  第一,08年国家两万亿的注入市场。温州人从各方拿到的钱变得极其容易,手里钱一多就不想好好地干实业了。都拿去注入房地产,,放贷。。所有东西都在涨。房价暴涨,其他典型的就是那时候我时常听到身边谁谁谁在放高利贷,利息一般都是6厘,更有甚者利息达到了1毛。

  那时候的温州民间肉眼可见的是疯狂,路上的保时捷几乎半年之间就多了起来。那时候温州人流行买帕纳梅拉跟卡宴。宝马奔驰奥迪路上几乎快成街车了。最疯狂的顶峰差不多是在09年左右,那时候我在读高中,听说我妈说我家信河街周边的房子、大南门的房子已经达到4-5万一平方。鹿城广场10万一平,中瑞曼哈顿也要8-9万。大家想想这是09年,上海北京的房价是多少?温州当之无愧的拿下来全国房价冠军。

  那时候的温州的大小老板又喜欢赌,温州男人喜欢打双扣,老娘客么喜欢打温州麻将。那时候我父母朋友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双扣麻将。有钱了都赌的很大,单百头一叠叠的都是直接放在桌子上去赌。今晚去你家打,明天去他家打,一个个打牌叫起来楼上楼下都听得到,一晚上几千的输赢甚是常见。有的赌瘾大的跑澳门去赌的也好多。

  不敢赌钱的就去游戏茶苑上玩,那时候“炸弹不炸带回家啊?”“这线线线有贡献”“这打强心针都没救了”成了温州话的网红名言。我想在看的温州人是不是非常具有画面感?哈哈哈

  我们这批人在父母这些的恶习影响下长大,到了现在我身边很多朋友也都没事喜欢打双扣,打麻将。荼毒不浅啊。。。

  进入到2010年后就感觉到不对劲了。特别是2010年下半年,高利贷泡沫破裂。那时候的温州相传很多人跳楼。之后温州的各大银行就剩下一堆烂账跟坏账,银行深受其害,开始清点不在放贷,并对很多进行强行抽贷,这就对很多的正常运作的企业造成了资金链断裂,形成了恶性循环。从2010年开始,温州的经济开始正式的走下坡路。这就是被我们温州人深深刻在脑子里的“老高事件”。

  第二,那时候开始国家也逐步由第二产业转向了第三产业。这时候大家明显发现杭州开始崛起,电子商务开始崛起,淘宝网购开始走入大家的视野,各类电子产品,手机软件,,第三方产业进入强势的快车道。这时候温州呢?温州仿佛进入了停滞。论产业还是老的那几个,论经济此刻的温州还受老高事件的影响。温州房价开始走下坡路。从2011年开始一直跌到2014年。2015年正月是温州房价的最低谷。市区的房价从巅峰的4-5万跌到2万不到。鹿城广场从10万腰斩至4万上下。

  我印象很深很深,2015年正月过年期间我跟我父母去看房,那时候新房黄屿板块的金域传奇80-90平方的房子楼层差一些的只卖到了8-9000一平。附近的爱琴海岸房子最低也就1万元上下。瓯海娄桥的房子也基本都在1万徘徊。那时候的房价真乃白菜价。。可见那时候的温州经济是有多差。

  第三我们再回到产业上说去。大家常常开玩笑说温州的厂子是劳动法的法外狂徒。一个月工作29天,仅1号休息一天。普工那时候一天拼命干12个小时,工资就2-3000元,还想要其他福利?不干滚蛋。我妈也经常拿这事威胁我说,不好好读书,未来就去鞋厂打工,看看他们干得多苦。是啊。在90-0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普遍吃不饱都在种地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计确实乐意这么拼了命的去做这些工作。因为那时候他们没得选。全中国除了这种血汗工厂之外还有其他能做到工作吗?去煤矿挖煤还是在家种田?

  2010年以前温州市政府给外来打工的劳动人民称之为“新温州人”。那时候来温州打工的人是真的多。特别是双屿鞋厂那一带,晚上一到,鞋都附近热闹的要死,各种街边板车小吃,舞厅,迪厅都是人。五马街公园路到了1号人满为患,五马街口的美特斯邦威跟森马那时候生意真的是好的一批。

  好了,高利贷这么一搞,外加外地的新产业一崛起。谁还乐意来你温州这种血汗工厂干?工厂脏乱差,工人干的没人性,老板压榨,拖欠工资。工人纷纷跑了。从那之后你会发现新温州人这个词逐渐的听到少了。2016年温州市政府推进“大拆大建,大整大美”政策。把温州的城中村,周边的破房子全部拆掉。这么一拆劳动力就跑的更快了。本来这些城中村就是劳动力的居住点。现在一拆你让他们去哪住?去租商品房么?

  第四再来说说温州的本土新鲜血液。我从毕业后到工作,身边保守的说1半的本地同学与朋友去了外地,大部分流向杭州,一部分去了国外,一部分去了上海。这里的原因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原因了吧?我想大家都知道了。我也不展开说了。没有高质量的新鲜血液。经济哪里来的前途?

  其实温州自古以来并不是崇尚做生意的,温州古代是有一个叫永嘉学派的东西。受永嘉学派的影响,其实自古都是推崇靠读书来出人头地的。而温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现象,纯纯是受地理,自然条件,政策,国家背景的影响才到这一步。

  很多人说有钱的温州人都离开了温州,要么移民到国外,要么移居北上广深去了。留在温州的都是不上不下的。

  以我个人对当前温州的看法与感受,我觉得目前的温州正在成为一座中产阶级之城。那种土豪一掷千金的夸张玩法,目前温州绝种了。这样的现象现在一般存在于北上广深中。

  目前在温州的温州人与温州人之间贫富差距不大,就算是本土有钱的温州人,有钱可能有,但是也没有到很夸张的地步。而处在温州的普通温州人生活也还过得去,基本有房有车也不穷。温州现在成了一座橄榄型的城市。

  周边地区条件相对不错的人,因为他们对温州市区没有认同感,所以不会选择进入市区生活,而是直接跳过市区走向大城市。太悲哀了。

  还有其实温州目前老龄化很严重,不妨大家下次走在市区的路上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路上的中老年人比年轻人多。特别是市区大南门,人民路,信河街,江滨路老城区这一带多走走看看。一来是年轻人流失,第二是计划生育的影响,留在本土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所以这样的问题更加的凸显。外加60年代的人开始步入花甲,而60年代出生的人正好是中国人口大爆炸的开端。问问60年代的父母或者长辈,看看他们哪一个没有4-5个兄弟姐妹的是不?

  温州人其实最喜欢去的城市是上海,温州人不喜欢去北方,北京也不喜欢去,第一太冷,第二饮食大家觉得不合口味。

  还是最喜欢上海。第一上海是中国的天花板,高大上,第二上海近,饮食天气相差不大,第三温州人之前迁居上海来说成本不高。现在因为上海的保护政策外加房价变得门槛升高,大家都转向了杭州。

  再来说说温州的女孩子。以我对身边温州本地女性的观察,其实温州女性还是很具备江南女性的特征。个头不高,皮肤白皙,五官小巧精致,水灵灵的样子。温州女性跟上海女性其实整体气质是蛮像的。外加温州女性不论年纪都爱打扮自己,所以在整体上看着清爽大方,没有浓妆艳抹,但是却有一种让人看着很舒服的感觉。温州女孩其实在外还是蛮受欢迎的。

  温州人普遍都是满要好的,生活上也是都追求精致与好的品质。能买好的东西也都是很舍得花钱的,对自己的生活其实并不抠搜。现在的温州人也都是各管各的,大家现在关系也逐渐淡薄。

  温州入不了温州人的眼,温州人对温州的要求太高了。温州人普遍条件比较好,也经常往来国外与一线城市。总是拿一线城市与温州做比较。他们口中总说哪哪哪早就有地铁了,温州连个p都没有。哪哪哪早就有CBD了,还好几个,哪哪哪多么高大上,温州城市建设狗都不要看。

  抛开曾经的荣光来看温州,其实温州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地级市。一座普通的地级市,又不受国家的政策照。